昨天上午,不喜欢看新闻的我,在同学群里看到一条消息,初步了解之后,更加讨厌现在的新闻生态——整天就是一些烂人烂事。新闻上说,“胖猫”不幸离世,21岁。

本来不想多嘴,毕竟逝者为大,况且还是一个善良又专情的逝者。对这个事件的发声,稍有不慎就可能说出上帝视角的“受害者有罪论”,或是一通口诛笔伐的情绪宣泄,一些次生舆情也容易带上地域攻击和性别对立的色彩……还是斗胆多嘴几句吧,不能习惯做“沉默的大多数”。我尽量不让自己37℃左右的嘴巴说出-273.15℃的话。

“胖猫”之死,必有蹊跷。个别媒体说他是自杀,这些作者是真懂新闻的三特点六要素啊,有他们定性“自杀”,我就放心了,也不用国家机关再费劲调查了。脑子是个好东西,脑子有问题就别干新闻了,建议早挂号早治疗,少丢人现眼。

传说中,猫一般有9条命,然而,“胖猫”不一般,他在把最后1条命沉入江底之前,已经死了无数个8次,每次都是自愿被“他杀”,而非“自杀”。海明威曾发问“丧钟为谁而鸣”?如果他生活在今天,可能还会问一句:“胖猫”为谁而死?不可能!这么问太不尊重生命了,就算不为国家为人民为信仰而死,至少也要为值得的生命而死,否则太不值。

“胖猫”打游戏那么容易,又那么容易被游戏。颇有网游天赋的他,没日没夜陪玩代打,慷慨地“自愿赠予”50多万元血汗钱,对方回赠的是至高无上的“优先被渣权”,果然,人与动物之间有时候不遵循“好人好报”原则,农夫与蛇的故事不是伊索的寓言,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实,包括此时此刻。他不是不懂游戏的套路与骗术,他只是对自己91%的游戏胜率太自信,在长达两年多的最后一局中,真诚的他明知胜算极小,也“没有撤退可言”。

心理学中有个词叫“贝勃定律”,对应到恋爱中,一个人在失去“最爱的人”之后,再遇见谁都不会太有感觉太用心。珍贵的爱要慢慢给到,爱可以为对方镀金身;溢出的爱要及时回正,爱可能让对方露獠牙。希望“胖猫”下辈子远离“贝勃定律”,希望其他“胖猫”这辈子的每条命都爱对人。

无论男女,都要学会爱自己,爱自己是爱一切的前提。一个不爱自己的人,他的爱很可能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。希望我们给予对方的爱是尽力而为又不必倾其所有的,我们都要爱得轻一些,爱得体面些,爱在此生,爱在当时。

成年人的分寸感非常重要,直白点说,男人要有男人样,女人要有女人样,这个社会才会少一些悲剧与笑话。友情提示:在这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中,不正常的人越来越多了,与人交往前,“筛选”的优先级可以再提一提,把那些渣男渣女隔离在外。一个人越善,越要对恶有足够的提防。

有个印象深刻的场景:上个月,在香港铜锣湾地铁站内,看到一对青年男女在候车区闹别扭,男生的情绪似乎比女生更明显,列车到站后,男生第一时间迈进车厢,车门关上时,愣站在原地的女生颤抖着直抹眼泪,那一幕入我眼刺我心,我会坚决避免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。

最后,截图分享一些曾经的感受(内容毫无恶意,切莫对号入座),祝愿大家都过得更幸福,我会继续在佛前默念“好人好报”,既是为我自己,也是为每一个好人——屏幕前的你就是。